本文主要內容為夏王·杼的生平紀事與人物簡介,全文一共690字建議閱讀時間為234秒。
杼(出生死亡時間不詳),帝少康子。又名季杼。夏朝國王。生卒年不詳。父死,繼位。在位17年(?),病死,葬于安邑。
杼在位期間,滅豷氏和寒浞殘余勢力,勢力日益強盛,建都原(今河南濟源縣西北),后又遷至老丘(今河南陳留縣附近)。發明了戰甲。由于在世時,對夏王朝的恢復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,死后,為他舉行了報祭。子槐繼位。一說杼在位17年(未確)。
杼是少康的長子,杼的母親是舜的后裔有虞氏的女兒二姚。少康在有虞氏部落的酋長家里擔任管理庖廚的官時,二姚生下了杼。
杼又稱帝杼、帝寧、帝予、帝伃、后予,又稱公孫曼。杼精明干練,曾協助父親少康攻滅寒氏勢力,中興夏朝。在位期間,他發明用獸皮制做甲,兵士穿上后,能遮擋敵人的石刀、石箭的砍、射,戰斗力大大增強。他同東夷各部落繼續爭斗,一直攻到東海邊,進一步擴大了夏朝的疆城,最后降服了東夷族。他被夏朝人看成是能夠繼承大禹事業的一位名王。
古文獻說杼除發明了甲外,還發明兵器矛,矛是古代戰爭的主要武器,早有發明,當然非自杼始,可能杼改進了矛,又發明了甲,從而增強了夏王朝的武器力量。杼帶兵達到東海時,曾獵獲一只珍奇動物——九尾狐。
杼先后遷都到原(今河南省濟源縣附近)和老邱(今河南省陳留縣附近)。這就是說,杼曾把夏王朝的勢力范圍擴大到黃河以北,以后他又徙居于豫東平原,并且以此為基地向東繼續發展。他的這些活動使夏王朝進一步強大起來。
一說杼葬于安邑附近(未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