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主要內容為夏王·少康的生平紀事與人物簡介,全文一共2005字建議閱讀時間為267秒。
少康(出生死亡時間不詳)又名杜康。姒姓。相之子。夏代國王,復興夏朝。在位21年。病死,葬于陽夏(?)
寒浞殺相,相妃歸母家有仍氏(今山東濟寧東南),生少康。少康長大后為有仍氏牧正,又逃奔有虞氏(今河南虞城南)為庖正,有田十里,奴隸五百。后與夏遺臣靡發動同姓有鬲氏攻殺寒浞,少康立,夏代統治恢復。都陽翟(今河南禹縣)。史稱“少康中興”。又傳說少康即杜康,為用高粱釀酒的發明者。少康死,子杼繼立。一說少康在位21年(未確)。
少康,相的遺腹子。相被迫自殺時,少康還沒有出生。母親后緡氏當時顧不得喪夫的悲痛和王后的尊嚴,急忙隨宮女從后墻狗洞中爬出,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(今山東省濟寧市東南)。第二年,生下了少康。
少康從小就很聰明。他初懂人事后,母親就告訴他祖上失國的慘痛經過,叮囑他日后要報仇雪恥,復興夏朝。從此,他發憤圖強,立志要奪回天下。他先在外祖父手下擔任管理畜牧的官,平時一有機會就學習帶兵作戰的本領,并且時時警覺 ,防止寒浞來殺害他。不久,寒浞兒子澆果然派兵來搜捕少康,少康逃奔到名為有虞氏的部落(今河南省虞城東)。有虞氏首領虞思讓他擔任管理膳食的官,學習理財的本領;又把女兒嫁給他,還給了他一塊10里方圓名叫綸的肥沃土地和兵士500人,使少康有了根據地和軍隊。少康體察百姓疾苦,宣揚祖先禹的功德,努力爭取人民支持他復興故國,并召集夏朝的舊臣前來和他會合。
當時,有個名叫靡的人,原是相的臣下,寒浞奪取王位后,他逃到名為有鬲(ge葛)氏的部落(今山東省舊德平縣),招集流亡,積蓄實力,等待時機復興夏朝。他首先應少康之召,傾有鬲氏之兵,會合斟(音針尋zhen xun)、斟灌兩地的復仇之師,和少康會合,擁戴少康為夏王。
少康先派兒子季杼攻打寒浞的第二個兒子豷 (yi意),以削弱敵方力量。又派將軍女艾去偵察了澆的虛實。一切準備就緒后,他從綸出兵,一路勢加破竹,攻克舊都,誅殺寒浞,奪回了王位。
關于少康的都城的地址說法不一。史籍文獻說少康“歸于夏邑”,“復還舊都”;有人說這個夏邑是禹舊都陽翟,在今河南省禹縣;有人認為所謂舊都,應指太康故都斟,斟舊址在今河南省鞏縣和偃師縣之間。還有人說是在陽夏(今河南省太康縣東)。這些說法各有理由,莫衷一是。少康曾將都城遷往一個名叫原的地方,其地在今河南濟源縣原村。
少康自幼歷盡苦難,復國后又能勤于政事,講究信用。在他治理下,天下安定,文化大盛,各部落都擁戴他,夏朝再度興盛。史稱“少康中興”。
少康重建夏王朝政權后,開始發展經濟。
首先是恢復農業生產,回到夏邑后的第三年,即恢復了田稷這一官職。田稷即田官,是管理農業生產的職官。中原地區早在原始社會末期,農業就比較發達,各部落和部族聯盟內部都派有專人負責管理農業。堯舜時,設有后稷農官,周部族酋長曾世掌其職,以后由于夏王朝政局混亂,農事荒廢,周部族酋長不窋失去了這一官職,便帶領周部族人民離開華夏族的中心地區,在今陜西省境內的戎、狄之間居住。夏朝至少康穩定局勢以后,田官一職才又恢復起來。
為了發展牧業生產,少康還組織了防治河患的工作,少康即位后十一年,任命商部族的一位酋長冥為水官,治理水患。商部族活動地區在夏王朝的北方,即在黃河以北,其最早的父系始祖是契,冥為契后六世孫,其世系為:契——昭明——相土——昌若——曹圉——冥。商部族因世居河濱而深受其害,但也積累了不少治水的經驗,冥擔任少康政府的治河官,十分負責,后來竟以身殉職而死于水患之中。據說冥死后成了水神,殷人每年都要在城郊舉行隆重祭典,祭祀冥。
少康政權與方夷部落保持友好往來,方夷是一個強大的氏族,殷墟卜辭中提到方夷之處甚多。方夷派代表團朝見少康,向夏朝獻其樂舞,足見當時的夏王朝威望在迅速提高。
相傳禹臣儀狄開始造酒。傳說少康為用高粱釀酒的發明者?!墩f文解字》稱:“古者少康初作秫酒。少康,杜康也?!憋丘じ吡???梢娮韵某倏禃r起,始用高粱制酒。又傳說少康發明了箕帚。
少康曾封其子曲烈于鄫地,春秋時為鄫國。晚年,少康封庶子無余于越(今浙江省紹興縣),以祀奉祖先大禹的墓,這就是越國的啟端。
春秋時,越國一度被吳國滅亡,越王勾踐學習祖先少康的辦法,十年生聚,十年教訓,二十年后,終于滅了吳國,復興了越國。
傳說少康葬于陽夏(未確)。